泰國揭示5點因應對等關稅提案獲美國財政部長讚許
- TASC CIER
- 6月5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於5月13日在沙烏地阿拉伯利雅德(Riyadh)舉辦的沙烏地投資論壇(Saudi Investment Forum)中,強調美國目前重點是與亞洲國家達成協議,目前與日本的會談富有成果。韓國正經歷總統階層過度,但此前韓國已向美國提出非常有利的建議。美國與印尼的談判也正取得積極進展。他也補充表示,台灣也提交非常出色的提案,而「泰國也是如此」。
在貝森特與該投資論壇發表演說之前,泰國副總理兼財政部長皮猜透露,泰國政府已向貝森特和美國貿易代表(U.S. Trade Representative, USTR)葛里爾(Jameson Greer)提交正式的貿易提案。該提案概述5項關鍵舉措,旨在加強美泰雙邊貿易,並在5年內將泰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減少50%。皮猜期望該提案能在未來2週內得到正式答覆。
泰國因應對等關稅的貿易提案有5大舉措,如下說明:
第一,強化美泰食品加工業合作:泰國將善用兩國農業優勢,共同發展食品加工業。該提案包括提高美國農產品進口,這些農產品將作為泰國食品加工業的原物料,目標是出口至全球市場。該方案也讓泰國農業部門能發揮重要的政治影響力,特別是較支持川普總統的關鍵選民所在的州屬。
第二,提高美國產品進口:泰國計畫擴大自美國進口關鍵產品,包括原油、液化天然氣(LNG)、乙烷、航空器與零件、軍事設備、關鍵農產品如玉米、大豆與牛肉。這些進口產品主要是促進商業聯繫,並符合國內經濟需求。
第三,開放市場並減少貿易障礙:泰國承諾降低超過最惠國待遇(MFN)制度下超過11,000的品項,平均降低14%。提案也包含減少非關稅障礙(non-tariff barriers, NTBs)及擴大美國出口產品的市場進入,特別是櫻桃、蘋果、小麥、玉米與肉類產品。
第四,嚴格執行原產地規則(Rules of Origin):為解決產品錯誤標籤為「泰國製造」(Made in Thailand)之關鍵,泰國承諾嚴格落實原產地規則的法律,旨在防範第三國產品借道泰國再出口至美國市場,以捍衛泰國出口的誠信與完整性。
第五,促進泰國投資美國:泰國政府支持私部門在未來四年內拓展至美國市場,聚焦在能源計畫如阿拉斯加的液化天然氣投資,以及大規模的農業投資。目前泰國企業在美國20個州的70個地區展開業務與營運,創造超過1.6萬個就業機會,投資金額達160億美元。
泰國目前並未列在5月9日美國政府公布優先談判的20國清單中,但主要東協國家如越南、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柬埔寨均在該20國名單中,但同樣被課徵高關稅且對美國貿易逆差龐大的泰國卻未列於其中,引起外界高度關注。目前泰國仍持續努力爭取與美國談判機會。
泰國原定於4月23日舉行美泰貿易談判,但遭美方推遲,美方要求泰國重新審視一些重要議題,但並未透露內容。據悉此可能與政治因素有關,泰國前總理他信(Thaksin Shinawatra)於4月26日表示,泰方針對美國籍教授Paul Chamber進行射擊《冒犯君主罪》(Lèse Majesté)的刑事調查是美國推遲與泰國開啟談判因素之一。然隨著泰國新提案獲得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讚賞,有望促進未來可能的美泰貿易談判。
【由李明勳報導,綜合取材自The Nation Thailand,2025年5月14日;Bangkok Post,2025年4月27日】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