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東協-印度服務貿易自由化因自然人移動議題遭遇瓶頸

已更新:2023年3月10日

東協10國和印度於去(2012)年12月底完成自由貿易協定中有關服務貿易及投資的談判,不過近來傳出雙方在將談判成果轉換為協定條文的過程中遭遇瓶頸,導致原訂今年8月份簽署的服務貿易協定將須延後。據了解,雙方主要僵持在服務貿易模式4自然人移動的相關議題,包括專業人士的移居,以及醫療、教育等產業人員資格的相互承認;而參與過東協與印度雙邊貨品貿易談判的人士推斷,此番阻力應是來自東協方面。 東協-印度服務貿易協定於談判結束後,目前進入最後條文化階段,待協定條文擬訂完成後,將再由締約國通過各自國內相關程序,最後進行協定之簽署。然而,有消息顯示,至少有馬來西亞和泰國兩個東協國家對服務貿易中的自然人移動議題表示保留態度,此將不利於印度籍專業人士赴該兩國工作。專家指出,部分東協國家擔憂開放印度專業人士進入後,會衝擊本國勞動人力,所以設法規定印度專業人士必須取得額外的證照或資格。 舉例而言,在泰國從事醫療工作必須取得泰國醫學委員會授予的證書,此證照考試不僅只在泰國舉辦,外國人通過的比例也相對較少;而這個門檻如適用於印度人士,將在某程度上保障泰國本國醫療人才的工作機會。東協國家此舉這也使得印度積極力爭在服務貿易協定中簽署「相互承認協定」(mutual recognition agreement, MRA),尤其就工程、醫療和教育等專業領域,和東協10國一併取得相互認可,否則若與個別國家協商洽簽,更為曠日廢時。 據評估,印度若與東協完成貨品和服務貿易的自由化,其總額於2015年將上看千億美元。2010年已生效的雙邊貨品自由貿易協定部分,令東協10國受惠於廣大的印度消費市場,而服務貿易協定對印度的優勢則較多,可增加印度對東協輸出其人力資源。據統計,2012至2013年度,印度對東協的出口額下跌10.2%至320億美元,進口卻上升2.86%達437億美元,貿易逆差逾110億美元;因此,印度對於與東協之間服務貿易的自由化更是寄予厚望,希望藉雙邊服務貿易協定之完成,對東協國家輸出更多專業人士,以改善甚至扭轉當前的貿易逆差。 東協-印度服務貿易談判目前沒有時間表,有專家認為雙方在部分產業細部事項可能面臨膠著,但也有商務部門官員較樂觀地表示,現階段條文化過程已歷經兩回合的磋商,亦有若干實質進展,未來可望循序漸進地完成協定之簽署。


【由吳泰毅報導,取材自Economic Times,2013年7月19日】

3 次查看
bottom of page